距離元旦已經不足半月了,回顧新豆上市以來的日子,可謂是“驚喜”一波又一波。自湖北地區(qū)早熟豆開始,大豆市場就展現(xiàn)出了兩面性。一方面今年的大豆豐產,蛋白較高,質量較好,但也就是因為大豆豐產,導致了供大于求的格局更加凸顯,湖北豆應了“高開低走”這一說法;隨后,河南、安徽、山東等地新豆陸續(xù)開始收割,南方地區(qū)新豆集中大量上市,豐收豐產本應是值得開心的事情,但是前幾年的疫情,使得我國市場消費水平有所下滑,市場需求明顯減少,所以時至今日,我國國產大豆購銷形勢嚴峻,供大于求的現(xiàn)象持續(xù)存在,那么現(xiàn)階段豆農、糧商應該關注的重點應該在哪兒,大豆能否穿越寒冬,看到春天嗎?讓我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簡要分析。
內部因素:政策指引調控
當前,大豆余糧充足,加上市場消費環(huán)境不好,需求不佳,現(xiàn)階段作為主產區(qū)新季大豆消耗僅有兩三成,這對于一直處于低迷的大豆現(xiàn)貨市場來說,后期銷售壓力是比較大的。截至12月10日,中儲糧新季大豆收購進度已達95%以上,僅哈爾濱直屬庫未完成計劃收購任務,不過預計哈爾濱直屬庫也將會將于本周前后全部結束收購。國儲收購結束,這對于大豆市場來說可謂是個不怎么好的消息,因為國儲結束收購,也預示著國內大豆市場失去了一定的支撐,價格必會下滑。上周,吉林省級儲備糧管理公司開啟2023年新季大豆的收儲工作,吉林省儲計劃輪入2023年新季大豆7000噸,品質要求國標二等,水分13,收購價格為5080元/噸。雖然吉林省儲收購數量有限,但鄰省收儲已經開啟,預示著黑龍江省儲大豆收購工作開啟的時間也不會太遙遠。若后期中儲糧可以增加庫容量,也勢必給今年糧質較好的東北豆一線轉機。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說,大豆行情比較低迷,但國家既然鼓勵農戶種植大豆,那么待到一定時機,一定會采取相應政策進行調控,斷然不會讓廣大豆農、糧商喪失信心。所以,我們現(xiàn)在要做的就是,實時掌握國家政策信息,關注各地基層政策變化,積極調整購銷策略,以免損失利益。
外部因素:進口大豆持續(xù)到港
今年的大豆市場可謂是“內外兩難”的一年。內部是我們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凸顯,市場需求疲軟,整體消費環(huán)境也不算好,外部是進口大豆不斷地沖擊國內大豆市場。前期因巴西中部等地的干旱少雨影響河道運輸后大豆出口裝運遲滯,本該在10月就要到港的進口巴西大豆延遲至11月。根據船期顯示預計11月進口大豆到港數量將超過1000萬噸。緊接著12月到港延期導致大豆到港量可能不及市場預期1200萬噸,不過供應壓力的后移1月份的到港量也將高于此前市場預期。隨著大豆到港量預期增長,國內市場需求疲軟難有起色。近期,天津港口美灣豆凈糧分銷價為4980元/噸;山東港口凈糧分銷價為5050元/噸左右,價格從回落到小漲,最近平穩(wěn)運行為主。不過價格與國內大豆價格并未拉開距離,如果一直這樣下去,那么后期我國東北地區(qū)相似質量的豆源價格將受到沖擊。所以,我們還得持續(xù)關注進口豆的價格走勢,如果后期價格差加大,那么國內大豆或會有一定的支撐,局面或許會有所好轉。
現(xiàn)階段我認為我們豆農、貿易商們要穩(wěn)住心態(tài),積極調整策略,雖然行情很低迷,但我們的心不能低迷。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更多的利好因素將給豆市帶來新的曙光。所以,當前全國各地的豆農、糧商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控制市場風險的同時,豆農可以適當的賣賣糧,因為后期大豆的供應壓力會更大,到大家集中賣糧的時候,價格恐會更加不理想。欲了解更多大豆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,敬請持續(xù)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(http://www.qcgyj.com)以及APP(http://www.qcgyj.com/app)和微信平臺(graininfo)或可致電0451-88001128咨詢,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,享受更多特權。(中國糧油信息網 許文茜/審稿 尹秀穎)
特別聲明